金隅集團北京水泥廠
2005年11月,北京水泥廠處理10萬噸/年工業廢棄物示范線投入生產,在國內水泥行業首次實現了大規模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并取得了良好開端,實現了主機設備國產化及進行廢物處置領域的拓展優化,煙氣中氯化氫、二惡英和汞、鉻、鉛、鎘、鎳等重金屬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遠低于《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相應的標準值,焚燒處理北京的石油、化工、汽車、醫藥、冶金和建材、實驗室等單位產生的全國49類危險廢棄物中的30類,目前運轉正常。
2009年10月,北京水泥廠建成一條污泥處理線,規模為500噸/日,年處理量達15萬噸,約占北京市污泥總產生量的四分之一。此外琉璃河水泥廠使用垃圾焚燒灰生產水泥,年處理能力約6萬噸。
湖北華新水泥公司
2008年底開始,華新環保(武穴)公司對醫藥廢物、農藥廢物、有機溶劑廢物等13類有害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2011年4月完成在武穴工廠建設的日處理500噸的生活垃圾生產線。
華新秭歸水泥公司2010年7月建成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三峽庫區漂浮物項目,日處理能力1000立方米,年處理能力達15萬立方米,為三峽庫區漂浮物提供了安全、環保的末端處置方式。
2013年9月3日,武漢市首個生活垃圾生態處理項目——華新武漢陳家沖生活垃圾生態處理項目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地處武漢市新洲陽邏開發區內,占地49.82畝,共投入資金1.5億元,項目分為兩期建設,全部建成投產后每年將為武漢市安全、無害、穩定地處置城市生活垃圾35萬噸,節約原煤4萬噸。
數據統計,華新水泥2013年共消納三峽漂浮物75647立方米。
安徽銅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安徽海螺集團與日本川崎公司聯合開發了水泥窯和氣化爐相結合的處置城市垃圾技術(CKK系統),建設了日處理生活垃圾2×300噸的生產線。一期工程300噸/天生活垃圾處置工程于2010年4月10日投產,處置銅陵市產生的城市垃圾,通過氣化爐將城市生活垃圾氣化,帶有熱值的氣化氣體用于水泥熟料煅燒,殘渣作水泥生產原料,經檢測各項環保指標完全合格,物料和水泥產品重金屬含量在國家相關標準范圍內。
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溧陽分公司
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溧陽分公司利用水泥窯處置廢棄物工程由中材國際環境工程(北京)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包含污泥、生活垃圾、危險廢棄物處置。污泥處置一期工程2011年7月投產,規模為120t/d,污泥直接泵入煙室焚燒處置,二期處理工藝為污泥深度脫水、熱干化后送入水泥窯焚燒處置,處置規模提高至200t/d,此工作正在進行中。500t/d生活垃圾處置項目于2012年3月15日投產運行,該項目將生活垃圾經分選預處理,經分選后的生活垃圾在水泥窯焚燒處置。此外,該公司已建成的項目還有危險廢物的處置,處置能力為危險廢棄物9800t/a,有毒有害工業廢液2800t/a,有毒有害半固態和固態危險廢棄物7000t/a。
華潤集團越堡水泥有限公司
該廠的污泥處置項目于2009年8月投入使用,具有日處理600噸城市污泥的能力。該項目利用水泥窯余熱烘干污泥,各種檢測表明煙氣排放達標,沒有二次污染產生。污泥干化后作為替代燃料和作為脫硝材料使用,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36萬噸,減少CO2排放3.4萬噸,避免污泥填埋而減少甲烷排放5000噸。
2012年4月,花都區新華污水處理廠與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簽署污泥處置協議。雙方約定將花都區新華凈水廠的泥污全部交由越堡無害化處理,此項合作將大大緩解花都污水廠的泥污處置
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的崛起之路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材局副長蔣明麟,這位資深水泥專家的講述,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了民族水泥工業與廢棄物處置利用協同發展的最初階段。
如同年輪中珍藏著參天大樹艱難成長的軌跡,韶華的流逝亦鐫刻下水泥工業的一路輝煌。
1889年我國建成了第一個水泥廠——唐山士敏土廠,從那時起,現代水泥工業史就留下了中國的印記;更讓國人自豪的是,從1985年起,我國水泥產量就一直居于世界地位。
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通常是將其作為替代性原料或燃料使用,隨著水泥工業的崛起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也劃出了一道亮麗的上升曲線,闖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崛起之路。
水泥工業“協同處置”的部分典型企業
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意義大
統計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每增加1個單位GDP的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倍。
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2010年)顯示,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38.52億噸,綜合利用量18.04億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124.44萬噸),處置量4.41億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964.05萬噸)。
可見,未處置和利用的工業廢棄物可達十多億噸,數量驚人。而在處置和利用的數量中,水泥工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長期以來,電廠粉煤灰、高爐礦渣、硫鐵渣、銅渣、煙氣脫硫石膏、電石渣、赤泥等工業廢棄物都在水泥工業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據原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介紹,2009年以來,用作水泥混合材的工業廢渣數量每年在4億噸以上,節能減排相當可觀。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蔣明麟對記者說:“水泥界的科技工作者利用水泥工業的工藝和產品特點,長期以來致力于工業廢棄物替代水泥原料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我國水泥生產中所需原料約有20%以上是來自工業廢棄物,使水泥工業真正成為利廢大戶。”
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對記者表示,水泥企業處置的工業廢棄物大約占所有工業廢棄物的一半,如果沒有水泥企業,工業廢棄物的堆積量將不可想象。
北京水泥廠就是在工業廢棄物處置方面的典型。北水率先在國內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技術研究和實踐;并且建成了全國首條處置城市工業廢棄物環保示范線,實現了水泥窯協同處置規模化。
北京水泥廠現在已經能夠處置《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49類中的30類危險廢棄物,如:廢酸堿、廢化學試劑、廢有機溶劑、廢礦物油、乳化液、醫藥廢物、涂料染料廢物、有機樹脂類廢物、精(蒸)餾殘渣、焚燒處理殘渣等。并且擁有國家級實驗室,能夠對廢棄物中的有機物、熱值、重金屬含量等進行檢測,出具準入與處置方案。
孔祥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著重強調了利用工業廢棄物生產的水泥產品的安全性,他對記者表示:“協同處置工業廢棄物的企業生產的水泥產品不可能有質量問題,哪些廢渣可以用、用到何種量都有標準,全世界的技術都是成熟的。水泥產品里也不可能有放射性廢物,水泥企業碰都不會碰。”
據了解,近年來新建了若干個利用電石渣作原料的水泥廠,大型化工廠的電石渣基本上都已被利用。內蒙古PVC產業配建的水泥廠就起到了很好地處置電石渣的作用;寧夏電解錳工業產生的錳渣也在用水泥窯處置。
水泥工業有效地協同處置和利用了大量工業廢棄物,不但節省了自然資源,并且也使其它工業沒有因為這些廢棄物的排放和堆存造成環境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工業廢棄物用作水泥工業的替代性原料
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發展到今天也經歷了艱難的發展過程,這與水泥工業、國民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要求密不可分。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的韓仲琦曾撰文描述了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是我國水泥工業史的第一個發展階段;從1975年以后我國開始了新型干法生產線的研究與開發,進入了我國水泥工業發展的第二階段;90年代初,我國開始4000t/d熟料大型干法燒成系統的國產化開發工作,冀東水泥廠國產化第2條生產線在1998年投產,標志著我國水泥工業進入了大型化的第三階段。
水泥工業的發展與工業廢棄物處置有著重要關系。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了利用工業廢棄物的嘗試,水泥工業從那時起已經成功利用工業廢渣作原料。
1973年頒布,1974年1月試行的《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明確了工業廢棄物的處置和利用原則,認為工業“廢渣”是一種自然資源,要想方設法利用,以開辟新的原料來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并要求,凡已有綜合利用經驗的“廢渣”,如:高爐礦渣、鋼渣、粉煤灰、硫鐵灰、電石渣、赤泥、白泥、洗煤泥、硅錳渣、鉻渣等,必須納入工藝設計、基本建設與產品生產計劃,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不得任意丟棄。
王燕謀認為,新中國成立后,制訂全國統一的通用水泥國家標準時選用了多品種、多等級的產品結構模式,這為我國水泥工業利用工業廢渣創造了條件。
因此,我們可以將新中國成立后至上世紀90年代初期看作是我國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的第一階段,即探索嘗試期。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由于廢棄物放置場地緊張,處理費用巨大,資源缺乏等,提出了“資源循環”的概念,由消極處理轉向再資源化。水泥工業處置和利用工業廢棄物的技術也逐漸成熟起來。